
- 当前路径:
- 首页
- 参政议政
- 详情页
“我们统筹推进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,文化市场主体日益壮大,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持续提升,‘梅兰芳故里,海军诞生地’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,泰州早茶、红色研学、夜间经济等亮点纷呈。”近日,泰州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,就民建泰州市委会提交的集体提案《关于用好人文“支点”助力高质量发展》进行上门答复。
推动文化传承发展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。随着人们文化需求上升,文化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近年来,泰州市立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,发挥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优势,整体规划、统筹实施,以文化赋能经济,以经济激活文化,文化“软实力”正逐渐转型升级为经济“硬实力”。但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设区市之一,泰州在城市特色文化的挖掘研究、宣传利用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,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,以更加开放、创新、包容的人文精神润泽城市发展的土壤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为此,民建泰州市委会向政协泰州市六届四次会议提交集体提案,建议:一是以文育城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中,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,统筹文化强市建设,提升城市软实力。二是以文铸魂,融合历史传承、区域文化、时代要求等要素,如“泰州学派”民本思想、杨根思“三个不相信”英雄宣言等,凝练城市人文精神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,对外树立形象,对内凝聚人心。三是以文兴业,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,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;讲好“三水文化”人文故事,建强乐器、演艺装备等特色文化产业链。四是以文化人,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融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,提升城市温度;将传统文化深度嵌入街区建设,打造文化空间新场景,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。
市委宣传部在答复中表示,将立足城市发展实际,以“产、水、文、人”全新视角,加强顶层设计,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。支持建设一批具有特色产业定位、良好产业生态和高效服务体系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,构建开放式、创新型产业布局。加强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,鼓励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商贸”“文化+体育”等有机融合。着力打响城市特色文化消费品牌,发展集合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区,大力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,不断提升城市空间文化体验。
江苏民建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江苏民建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江苏民建和江苏民建网站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如有需要链接转载或其它方式调用者,请注明摘自“江苏民建网站”或相关字样。
② 凡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江苏民建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和促进交流之目的,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代表本站观点,仅供参考,我们不作任何承诺保证,不承担任何的责任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"来源:江苏民建"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